关于未兑现的数学礼包,科幻片
-
未兑现的数学礼包 (下篇)
暑假的帷幕,在七月灼热的阳光和永不停歇的蝉鸣中,轰然拉开。那份关于“大礼包”的悬而未决,像一粒小小的石子,投入了暑假这片看似平静的湖面,起初只激起微澜,但随着时间推移,那涟漪却固执地一圈圈扩大,时不时轻叩着心扉。
头几天,王凯在微信小群里异常活跃。
【数学突击小队 (3)】
王凯: [语音] 喂喂!你们说张老师会不会突然寄快递过来?直接寄到学校?或者寄给老班?
王凯: [语音] 汕尾特产也行啊!我听说那边的牛肉丸巨好吃!
林小雨: [文字] …应该不会吧。李老师说他走得很匆忙。
我: [文字] 别瞎猜了,好好享受暑假吧。林小雨的回复总是简短,带着一种克制的平静。但我知道她没放下。好几次深夜,我刷着手机,看到她微信头像旁边那行“正在输入…”闪烁了很久,最终却什么也没发出来。那份沉默,比王凯的咋呼更让人在意。
日子在游泳馆的消毒水味、空调房的冷气、以及偶尔和父母出游的风景中滑过。新买的习题集做完了大半,游戏段位升了上去,皮肤也晒黑了一层。生活被暑假特有的松散节奏填满,但某个瞬间——也许是看到书店里一排排崭新的文具,也许是在甜品店看到标价“150元”的精致蛋糕礼盒,又或者仅仅是路过空荡荡的校门口——那个悬而未决的念头就会毫无预兆地跳出来:张老师,那个承诺,还有汕尾那片遥远的、只在课本上见过的海岸线。
八月的一个闷热下午,我百无聊赖地整理着电脑里堆积的学期资料。鼠标划过一个个文件夹,最终停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初二下数学资料”。里面大多是张老师共享的课件、补充习题,以及……我自己整理的一些难题笔记。
鬼使神差地,我点开了它。文档列表快速滚动。忽然,一个极其普通的文件名让我停住了动作:
“关于期末奖励的补充说明.docx”
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猛地一跳。补充说明?期末奖励?
我几乎是屏住呼吸,颤抖着手双击点开。文档加载的几秒钟,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屏幕亮起,纯白的文档背景上,只有寥寥几行字。那熟悉的、略显飞扬却筋骨分明的字迹(虽然是电子版),瞬间攫住了我的全部心神。是张老师!绝对是他!
林小雨、王凯、XXX(我的名字):
见字如面(虽然你们看到的是电子字)。
非常非常抱歉,以这样一种仓促甚至有点狼狈的方式告别。家里的情况需要我立刻回去,手续快得超乎想象,实在没来得及当面跟你们,特别是你们几位“准获奖者”好好说声再见,更别提兑现那个大礼包的承诺了。那天早上收拾东西,看着空荡荡的桌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们大概去办公室看过了吧?空荡荡的,只剩那台学校配的电脑,像个冰冷的墓碑(开个玩笑)。实在没时间也没法留纸条,当时脑子也乱糟糟的。但我记得我说过的话。
“150元以内,自己挑。” 承诺有效。
只是形式,需要变通一下。
这份文件,我设置了定时发送,但系统好像有点问题?(或者是我操作失误?)它没能在放假前发到你们邮箱。幸好,你还记得这个共享文件夹。
那么,请把你们的邮箱地址(或者方便接收电子礼物的方式)发到这个邮箱:zhang.math.love@xxx.com(别笑,随便注册的)。
林小雨,你数学思维很缜密,但有时候太钻牛角尖了(比如上次那道辅助线的题)。希望这份迟到的“礼包”,能让你更灵活地看待问题。
王凯,你小子冲劲足,但计算总毛毛躁躁丢分!礼包给你,买点好用的草稿纸!
XXX(我的名字),你基础扎实,但难题突破还需要点胆量和技巧。
祝你们暑假愉快!初三加油!
你们曾经的数学老师:张 XX
(PS:别告诉李老师我这么‘高科技’地留信,怕她觉得我不够严肃。礼包保证兑现!)我反反复复把那几行字看了三遍,每一个字都像带着电流,从眼睛直窜到心脏,激起一阵阵麻酥酥的、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暖流。他没有忘!他真的没有忘!他甚至记得我们每个人的特点,记得林小雨的“钻牛角尖”,记得王凯的“毛毛躁躁”,记得我的“需要胆量”!那略带调侃又充满真诚的语气,隔着屏幕,仿佛又看到了他站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样子。
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我,几乎要叫出声来。我立刻抓起手机,手指因为激动而有些发抖,在沉寂了许久的“数学突击小队”群里,用力敲下信息:
我: [文字] 快!看邮箱!或者电脑!共享文件夹!张老师留信了!!!关于礼包的!!!!!(后面跟了一连串爆炸和礼花的emoji)
信息刚发出去不到五秒,王凯的语音通话请求就疯狂地弹了出来。
“喂喂喂?!真的假的?!什么信?!文件夹?!哪个文件夹?!” 他连珠炮似的声音震得我耳朵嗡嗡响,背景音里似乎还夹杂着他碰倒了什么东西的哐当声,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
“真的!千真万确!” 我的声音也拔高了,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在我们数学共享文件夹里!一个叫‘关于期末奖励的补充说明’的文档!快去看!”
“我靠!张老师牛X!我就知道他不会忘!” 王凯在那边兴奋地大叫,“等我!马上开机!小雨呢?快叫她!”
“我……我在看。” 林小雨的声音突然在群里响起,是文字信息,后面紧跟着一个[流泪]的表情,又迅速撤回了,换成了一句,“看到了。真的是张老师。” 即使隔着屏幕,我也能想象出她此刻的表情——一定是眼睛睁得大大的,手指紧紧攥着手机或鼠标,那份长久的、固执的等待终于得到了回响,惊喜、感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释然,一定在她心里翻涌。
很快,王凯的鬼哭狼嚎再次响起(这次是语音信息):“啊啊啊!看到了!看到了!‘买点好用的草稿纸’!哈哈哈!张老师懂我!他还记得我算错数!” 他的笑声爽朗而毫无阴霾,充满了纯粹的快乐和被记住的开心。
林小雨也发来了信息,这次平静了些,但字里行间透着亮光:“嗯。他……他居然还记得那道辅助线的题。” 后面是一个小小的[微笑]表情。
我们三人在群里激动地讨论了好一会儿,字句间充满了失而复得的惊喜和对张老师这份用心的深深感叹。原来那份空荡和沉默背后,藏着他匆忙中仍想方设法留下的心意。
“快快快!按他说的,发邮箱!” 王凯迫不及待地催促。
我们各自把自己的常用邮箱地址发到了张老师留下的那个有点好笑的邮箱(zhang.math.love@xxx.com)。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心里充满了奇妙的期待。这不再是悬而未决的失落,而是一种参与感十足的等待——等待一份来自遥远汕尾、带着老师独特印记的“电子礼包”。
接下来的几天,等待邮箱回复成了暑假里一件充满甜蜜焦灼的小事。王凯几乎每天都要在群里问八百遍“有消息没?”。林小雨虽然问得少,但每次上线,总会先下意识地检查一下邮箱。我也一样,刷邮箱的频率明显高于刷朋友圈。
一周后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把天空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红。我的手机邮箱提示音终于响起了那声特别的、代表新邮件到达的清脆“叮咚”。发件人正是那个熟悉的地址:zhang.math.love@xxx.com。
心脏猛地一跳。我几乎是扑到书桌前,点开邮件。
标题很简单:迟到的礼包——张老师
正文依旧延续了他简洁又带着点个人风格的写法:
三位同学:
邮箱收到!看来我的‘高科技’通讯渠道终于打通了(笑)。
承诺兑现如下:
随本邮件附件,是三张电子礼品卡(卡号和密码已分开单独发到你们各自邮箱,注意查收!)。
面值:150元。
用途:国内主流大型网上书城通用(具体支持范围见附件说明)。
理由:想来想去,实物礼物邮寄麻烦,现金转账又怕你们家长觉得奇怪(毕竟我人不在学校了)。知识是最好的礼物(虽然有点老套,但真心话),希望这点心意,能帮你们买到心仪的好书,无论是拓展视野的科普读物、提升思维的数学专著、还是放松心情的文学小说。初三了,精神食粮也很重要!
祝:暑假尾巴快乐!初三乘风破浪!
PS:如果非要买牛肉丸……也不是不行(再次笑)。
张老师 于汕尾
附件里果然有三个PDF文件,命名分别是“林小雨_电子卡说明”、“王凯_电子卡说明”、“XXX_电子卡说明”。同时,我的私人邮箱也几乎同时收到了另一封邮件,里面只有一行字:“礼品卡密码:****** 请妥善保管。——张老师”
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满足感瞬间充盈了胸腔。不是简单粗暴的转账,不是敷衍了事的零食,而是书卡!是他认为最适合我们的、指向知识和成长的礼物!甚至还贴心地想到了分开发送密码的安全问题,以及最后那个关于牛肉丸的调侃……张老师,他果然还是那个张老师!
我立刻把邮件正文截图发到了群里。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王凯: [语音尖叫] 啊啊啊!书卡!150块!我能买新出的那套科幻全集了!张老师万岁!(破音)
王凯: [文字] 密码也收到了!太周到了吧!
林小雨: [文字] 收到了。书卡……很好。谢谢张老师。 [后面跟了一个[爱心]的表情]
林小雨: [文字] 我想买那本《数学之美》,还有一本几何原本的注释版……一直想买。
我: [文字] 嗯!我也收到了!太棒了!PS那句牛肉丸笑死我了!我们兴奋地在群里讨论着要买什么书,分享着书单,畅想着新书到手的样子。那份曾经悬在散学典礼午后、沉甸甸的失落和茫然,此刻被一种巨大的、带着书墨清香的惊喜和暖意彻底取代。张老师的身影虽然远在汕尾,但他留下的这份“礼包”,却像一颗带着温度的种子,在这个夏末,稳稳地落进了我们的心田,并且生根发芽——它关乎一份被郑重对待的承诺,一份跨越距离的师生情谊,更关乎对知识本身那份最纯粹的尊重与期待。
窗外的蝉鸣依旧热烈,仿佛在为这场迟到的、却无比完满的兑现而欢唱。暑假的尾声,因为这封来自远方的邮件,而染上了一层格外明亮温暖的底色。初三的脚步越来越近,但我们心中,已揣好了一份特别的、来自数学老师的馈赠,准备启程。
(完)
-
Y Ymf 被引用 于这个主题